边关小厨娘_第5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0节 (第3/3页)


  羊肉火锅的酱碟讲究一个“辛、辣、卤、糟、鲜”, 在这吃辣还不太盛行的古代, “辛”一般是用蒜蓉, “辣”则是茱萸。
  封朔以前也吃过锅子, 但那时候他没有味觉, 根本辨不出入口的东西究竟好吃不好吃。
  他道:“随意即可。”
  姜言意琢磨他这话, 约莫就是不挑了。
  她拿了一个精致的梨花形小碗, 去陈列调料罐的柜台前搁酱,先放液体的酱料,再放固体的酱料, 顺时针搅拌时不沾碗,这样调出的酱料才不散不泻。
  调好酱碟,姜言意将酱碟捧回封朔桌前:“您慢用。”
  铜锅里的水咕噜咕噜滚着,汤是清汤,锅子上方升起蒙蒙白雾,浮在汤面上的枸杞红枣在这一刻好似落花一般,一旁的白颈瓷瓶里还插着几株娇艳欲滴的木芙蓉。
  桌与桌之间都用半人高的竹制屏风隔开,屏风上用竹篾编织了各类花鸟图腾,细看虽说是粗糙了几分,但在这边陲之地开这么一家馆子,已颇有几分“雅趣”。
  封朔拿起木著,这才发现木著上也雕刻了修竹纹,还有一个篆体的“姜”字。
  他打量摆上桌的碗碟,见大都塑形别致,打酱碟的小碗是梨花形,摆放菜品的盘子则是叶子形,碗盘外璧或是勺子柄上,也有一个篆体的“姜”字,显然是在烧瓷时就绘上去的。
  封朔原本只是想随便吃些,如今倒是真觉着这不起眼的小店颇有几分意思。
  他用加长的木著夹起一块羊肉放进锅里,涮好后放进酱碟里蘸酱,入口的瞬间,愣了许久。
  锅底的汤约莫是用老母鸡吊的,但没有一点鸡肉味,只余鲜味,羊肉有些微膻,裹上酱料后入口,五味在舌尖绽开,直叫人回味无穷。
  他突然明白为何权贵都喜欢吃这古董羹了。
  姜言意在这时又端了两个盘子上来,两盘都绿油油的,一盘是香菜,一盘是茼蒿。
  她笑道:“这是小店今日开业赠的配菜。”
  吃羊肉锅子涮点香菜或茼蒿,这时行家都懂的搭配,不过有的食客不喜食香菜,有的食客又颇好这一口,姜言意索性把两盘都端上来了。
  封朔看了看两盘绿油油的菜,眉头下意识就要皱起,不过也没说什么,只迟疑点了下头。
  姜言意一贯是看不懂这位大佬心思的,招待完他,又去别桌上菜。
  她虽然让卖糖葫芦的小贩帮自己宣传了好几天,但今日开业,进店用饭的客人还是不太乐观。
  马上就要到饭点了,她店里一共只有五桌客人。
  前来要糖葫芦的孩童倒是不少,不过既然能被一串糖葫芦哄到这里来,家中也都不富裕,自然没那个闲钱下馆子吃火锅。
  姜言意买的三把糖葫芦就放在柜台处,她见孩童们一直围着不走,想着反正是花在营销上的银子,就一人发了一串糖葫芦。
  孩童们这才喜笑颜开离去。
  赵头儿坐在柜台后面帮她看账,见状直摇头:“你这做生意的,还没赚钱就先赔钱了。”
  姜言意不好意思笑了笑:“先把名气打出去嘛。”
  之前看热闹的人虽多,但就跟姜言意先前担心的一样,羊肉锅子不便宜,那些有钱吃羊肉的,都有自己信赖的老店,或是自家府上的厨子手艺就不错,不会这般轻易就把钱砸进她店里。
  赵头儿光是看这店铺的陈设,就知道她花了多少银子在里面。
  怕姜言意难过,他道:“开馆子不是这么容易的,都有个起伏的过程,下次休沐我跟老李约几个军营里的老友过来。”
  他们在军中的老友,再不济手底下也管着百来十号人了,吃个锅子的钱肯定是有的。
  姜言意知道赵头儿是怕自己这生意做不下去,到时候回不了本,她心中感激:“多谢赵叔好意,但哪能一直麻烦您和师父,我既决定在这里开店,肯定就想好了这些的。”
  她去后院,让两个火头军帮自己把烧烤架搬到铺子门口,燃上银炭。
  赵头儿不解:“你这是做什么?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