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: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(套装10册)_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 (第5/10页)

、民间传说、文学名著与日常生活中。
  在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家中,全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要属彼得·柴可夫斯基。他一共创作了将近300部作品,其中的代表作《第六交响曲》又名《悲怆交响曲》,是古今交响曲中的精品,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著名乐团奏响。他创作的歌剧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《黑桃皇后》(改编自普希金作品),以及芭蕾舞剧《天鹅湖》《睡美人》《胡桃夹子》,也是俄罗斯各芭蕾舞团经久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。
  柴可夫斯基肖像画及博物馆
  ◎现代流行音乐
  德米特里·肖斯塔科维奇、谢尔盖·普罗科菲耶夫、阿拉姆·哈恰图良并称为“苏联三大作曲家”。他们用诸多经典作品演绎了苏联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:肖斯塔科维奇的《列宁格勒交响曲》被誉为“战争音乐纪念碑”;普罗科菲耶夫的《第五交响曲》和他为儿童写的交响乐作品《彼得与狼》,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,曲调充满急促连续的跳动,极为诙谐幽默;哈恰图良创作的《钢琴协奏曲》《小提琴协奏曲》使他成为乐坛知名人士。
  作曲家协会理事罗季翁·谢德林创作了歌剧《死魂灵》、舞剧《卡门组曲》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《海鸥》以及多部交响乐、室内乐、钢琴曲及合唱,极大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。
  在此时期,还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,比如伊萨克·杜那耶夫斯基的《红莓花儿开》《金色山谷》,瓦西里·谢多伊的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《海港之夜》《夜莺》——这些广为流传的歌曲现已成为世界乐坛上的经典名曲。
  20世纪60年代,嗓音粗重沙哑的弗拉基米尔·维索斯基成为一代摇滚巨星。到了80年代,俄罗斯本土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渐渐发展起来,涌现出大量有影响力的乐队,如鲍里斯·格雷本施柯夫的水族馆乐队,无论到哪里演出都会引起轰动。
  维克多·崔也是摇滚乐坛上一颗永恒的明星。从1990年他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开人世后,每年粉丝们都会在忌日那一天演奏他的音乐,他的墓地也成为粉丝们的圣地。在莫斯科的某条街上还保存着一面“崔墙”,上面全是关于他的涂鸦。
  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是“流行歌后”阿拉·普加乔娃,她自20世纪70年代就活跃在流行乐坛上,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。那时候,民间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,一人问:“知道谁是勃列日涅夫吗?”另一人答:“当然知道,他是普加乔娃时代的一个政治人物。”
  这位女歌手靠着迷人嗓音和百变曲风在流行乐坛长时间占据着“一姐”的位置,直到2009年才宣布退出,她为人们留下了《百万朵红玫瑰》《我辽阔的祖国》等经典作品。据说,就连普京总统当年也是她的粉丝呢。
  粉丝们为维克多·崔设立的纪念树,上面有俄罗斯最流行的涂鸦口号: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
  深受喜爱的戏剧与大师
  走入宫廷之前,俄罗斯戏剧经历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;走入宫廷之后,它在王公贵族的推动下开始渐有起色。当叶卡捷琳娜大帝成为戏剧的铁杆粉丝,即意味着俄罗斯的戏剧艺术迎来了春天。越来越多的观众在这片舞台上欣赏着高雅的戏剧,感受着艺术的魅力。
  ◎首开先河者
  1883年,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及其一家观看戏剧时的合影
  俄罗斯的民间戏剧是由滑稽节目发展而来,由于剧中一些节目对统治阶级进行了辛辣讽刺,因而在15世纪屡次遭到迫害与打击,甚至一度禁止穿戴演出的服装和面具,禁止在公众场所演出。
  1672年,在贵族的建议下,沙皇阿列克谢于克里姆林宫建起一座宫廷剧院,不过当时的剧本和演员均来自德国。没过多久,宫廷里吸纳了第一批演员,开始使用俄语剧本,陆续上演了《圣经的故事》《小托维的喜剧》《伊戈里耶夫喜剧》《阿达姆和叶夫喜剧》等剧目。
  19世纪时的皇家大剧院
  1750年,戏剧天才费尔多·沃尔科夫在雅罗斯罗拉夫尔建起俄罗斯第一个业余剧团,几年后又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面向普通民众的固定剧院。
  18世纪,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时期,戏剧艺术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。爱好戏剧的女沙皇特意组建了皇家剧院管理处,并准许筹建莫斯科大剧院。在她统治期间,剧作家丹尼斯·冯维辛创作了《准将》和《未成年的人》,这些含有嘲讽之意的剧目如今仍然在上演。
  亚历山大·尼古拉耶维奇·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世界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契诃夫,但在俄罗斯他是和契诃夫齐名的戏剧作家,现在俄罗斯的各个剧院仍然经常上演他的作品。他对莫斯科小剧院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,是奠定现代俄罗斯戏剧基础的中心人物。
  ◎“俄罗斯戏剧之父”
  18世纪末19世纪,戏剧在俄罗斯风靡一时,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及作品开始陆续涌现。亚历山大·普希金的戏剧《鲍里斯·戈东诺夫》被搬上了舞台,当时最杰出的有两部戏剧作品,一部是尼古拉·果戈理的《钦差大臣》,曾被沙皇尼古拉一世视为最喜爱的作品;另一部是亚历山大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《大雷雨》。
  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戏剧方面的贡献尤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