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我的父亲是赵云_第206章 第十二次北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06章 第十二次北伐 (第1/2页)

弘农郡,卢氏。
  洛水中游一座不起眼的小城,县城不大,因人口不多,城内县令都不设,只有县长、丞、役等寥寥几人,汉军猛虎扑食,不费吹灰之力,即占领了低矮的围堵城垣。
  洛水这条山间激流从卢氏经过之后,河道逐渐变宽,两边的农田房舍也越来越多,当年,中华文明的先祖们选择定居于此,就是看中了洛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
  有河流灌溉,有沃田耕种,有蚕桑种植,有族人生息繁衍。
  当然,这一切都建立在了和平之上。
  战端一旦开启,毁灭的不单单是人,还有所有的一切。
  姜维提出“兵进洛阳”的激昂口号,让汉军上下士气高涨。
  参军周巨只是一个年轻的谋士,资历不够,经验不足,自无力反驳姜维的冒险策略。或许,这就是姜维选择周巨辅助自己的原因。
  相比马融、苏继、杜模等人,周巨是蜀汉旧臣之子,其父周群与姜维私交不错,同时,周巨在蒲阪渡逃脱,却又在无形中背负了“逃兵”的骂名,他也要用实际行动洗涮耻辱。
  汉军的普通底层的将士也不会去考虑会不会陷入危险,他们只知道要去攻打敌国的都城,这样的经历可能从军几十年都碰不到一次。
  最起码,以前的蜀汉军队根本打不到洛阳,就连长安也只能望秦岭而兴叹。
  张护雄接到姜维的命令,马上点齐无当营将士,沿途大张旗鼓、做足了声势沿洛水向宜城、洛阳一带进军。
  兵进洛阳。
  若是别人听到姜维的这一命令,或许还会犹豫是否错了。
  但张护雄不会。
  在他的心中,姜维就一直是他尊敬的师长,张嶷早年丧父,是实打实的寒门苦出身。
  张护雄和兄长张瑛在张嶷死后,虽然袭了爵位,但蜀汉的爵虚的多,实的少,若不是姜维在军中接济和教导,张护雄怕是没有今日的成就。
  何况,在急于立功的张护雄看来,姜维进军洛阳的想法,没有什么不对?要打就打司马炎的老巢,就算攻打不下来,吓也要吓他一大跳。
  汉军往洛阳进军一路之上,军中旗幡招卷,将旗如山如林,士卒铠甲齐整,刀枪箭矢林立,让人看到不由得赞许一声:好一支大汉强军。
  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”高亢激昂的歌声不时在队伍中响起。
  汉军之中,除去羌兵之外,带兵的军侯、都伯、队率等中低级将校不少是北方中原后裔,此时踏上故土,不由得心情激动高唱起来。
  这首高祖刘邦的《大风歌》旋律简单,又传唱极广,此时随着汉军的前进步伐听来,有一种席卷天下、壮志满怀的豪迈之气。
  ——
  宜城。
  骠骑大将军司马骏忙的连一向注重的容貌也顾不得打理。
  在朝堂上,他司马骏可以许下豪言壮语,打姜维他觉得自己没有问题,假节、诸雍凉诸军事的职务,也以前也干过,只要把手底下的能打的战将笼络好就行。
  另外,还有一点就是,司马骏性格比较豪爽,有点喜欢出风头,装逼的机会难得,一旦错过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?
  这一次,在朝堂上许下承诺之后,司马骏开始时,按照往常备战的进度,向各地发出征召郡卒、运输粮秣、辎重、器械的号令。
  但他这边还刚刚开始,陆陆续续的从各地收拢来的郡兵正在整编,猛然就听到姜维的汉军杀到宜城来了,这让司马骏倍感左右为难。
  这些年,司马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晋国内部的情况了。
  用一句话来形容:外重内轻。
  能打的军队都派到了边地或者与蜀、吴接壤的地方,中原的腹心区域,就只剩下了不堪战的一堆吃闲饭的郡卒。
  但真到了战场上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