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我的父亲是赵云_第312章 羊祜终投汉(4000字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12章 羊祜终投汉(4000字) (第2/3页)

言,要不是还想着说动羊祜投汉,杜模早就逃出城了。
  两名仅有的属下唉声叹气,让羊祜心情更加不快。
  怎么办?
  难道他羊祜就只能投了赵广?
  “陛下的仁,是真仁,还是假仁?”
  “陛下曾经说过,君不负朕,朕不负君,这话犹在耳,那王浑、王戎的诏令又是怎么回事?”
  这念头在心中一滋生,羊祜的心就像被八爪鱼紧紧缠住一样。
  司马炎已经疑心大起,从王浑、山涛等人的反应来看,羊祜对自己当初执意回洛的决定开始怀疑起来。
  在忧患重压面前,羊祜终于渡过忠义心魔,不再患得患失:“洛阳,王浑想要,徐胤想要,我还偏偏不给他们。”
  “元瑞,你再辛苦一趟,从孟津关北渡,去和元凯说,洛阳告急了,让他速速回来守城,河内不要管了?”
  羊祜重重的一跺脚,对杜模说道。
  “嗯,我仲兄就在北岸的孟县,只要南渡过河进城,就能让洛阳高枕无忧。”杜模听到羊祜松口求援,兴奋的回答道。
  “高枕无忧可未必,只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,等元凯军到之后,我们就好好的先守住城,就算要投奔汉国,也要有见面礼才行。”
  羊祜的魄力和眼光确实独一无二。
  他早就看出赵广有意洛阳,当初渑池之会,羊祜若是和张华一起投汉,那只是他一个人而已,就算赵广再器重,在汉国众将、官员眼里,羊祜也不过是见风使舵之人罢了。
  与孤身一人投汉相比,带着洛阳这座城一起归汉,影响力无疑要大的多。
  “元瑞,你见过元凯之后,即往函谷关一趟,就和赵大将军说,我羊叔子决定了,洛阳不给晋魏,就交给汉国。”
  羊祜说这话时,神情淡淡没有一丝波澜,仿佛这一句话早在他心里沉积了许久一样。
  “羊兄,不,末将一定将话带给大将军。”杜模大声应和一声,和羊篇打了一个招呼,即飞快的跑了出去。
  经过耐心又细致的游说,羊祜终于答应归附汉国,而且还决定把洛阳交到赵广手里,这已是杜模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。
  杜模喜笑颜开。
  羊祜投归汉国,示范作用明显。
  作为好友的杜预也不可能独存,按杜模对杜预的了解,心思动荡下,杜预估计大概率也会跟着羊祜一起投奔赵广。
 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汉国在收服两员晋国大将的情况下,还将获得洛阳名城,汉国的国境线将进一步东移到河南地一带。
  不用劳师出征,不费粮秣辎重,就有大功在身。
  真要细算起来,不消说在参军司,就是在汉国的将领文臣中拿出来,也是响当当的。
  羊篇也很高兴。
  不仅仅是因为汉国的前景比日落西山的晋国更广阔,还因为在汉国,他能够有机会再见到胡芳,虽然人家未必看得上自己,但人还是要有梦想,万一实现了呢?
  曹昙、徐胤这时还不清楚,他们这一次逼近洛阳,直接将犹豫中的羊祜推到了赵广那边。
  而司马炎要是知晓其中缘由,一定会破口大骂曹昙、王浑等人目光短浅,一个个都是猪脑子,至于说他这个聪明人为什么没有早提醒、早发现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  且说杜预得到杜模急报,立即在黄河北岸集结亲信,率本部人马三千将士渡河,然后直驱洛阳东门。
  三千将卒虽然有些少,但已是杜预能够直接掌握的兵力极限,再等待散落在各县的兵卒,只会让洛阳城陷入到更大的危险中。
  杜预的加入,让洛阳局势更加的纷乱。
  王浑急切之下,率淮扬兵在邙山猛攻杜预军,两军一阵拼杀,将领之间的高下就比出来了。
  杜预扎营于邙山,就是考虑到已方兵少,要想守住必须依赖山形有利地势,而淮扬兵虽然勇猛,但却是远道而来,不熟悉地形,双方一接战,王浑就吃了大亏。
  杜预武库之名,绝不是浪得而来。
  王浑甫一接战,先头部队一千人就冲进了杜预设伏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