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我的父亲是赵云_第354章 建设原始工业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54章 建设原始工业 (第1/2页)

开采石油,办炼油厂。
  汽油和柴油的半成品如果能批量生产,那就是绝佳的燃料,用柴油制作而成的猛火弹,在战场上的作用堪比后世的原子弹。
  而更重要意义还是民生方面,豆油灯受原料限制太大,以至于到了晚上,就算是赵广这样的身份,也无法做到夜夜点灯照明。
  如史书上记载的长明灯彻夜不熄,要是被御史和百姓知道,那就要被斥骂为昏君狗官。
  光有燃油,不做相关上下游供应链产品着急浪费,第一次工业革命什么的赵广不敢去想,但搞搞水力动能还是可以的。
  赵广一想到要在三国时期搞原始工业,先是为自己这个疯狂的想法而自豪了一下。
  别人不敢想,他赵广就敢想。
  而且已经开始实施了,铁矿那点简陋的基础只是小打小闹,现在他好甩开膀子好好的大干一场。
  司马炎不是想要埋头苦干拼发展吗?那就来吧。
  且看看是他司马家种田厉害,还是赵广搞工业更厉害?
  有了这个念头之后,赵广忽然间有了一种即将上阵冲锋陷阵的畅快感觉,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,种花家为什么热衷于在经济领域高速发展,这种从后面超越对手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。
  相反,打仗的乐趣于赵广来说,已经没有多少了。
  将领间的单挑,谁和他这个武力值90以上的单干,找不出来?
  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?
  如诸葛丞相那样,六出祁山一次次征战,但这种以弱胜强的仗,赵广也很难能体会到了,与吴国在夏口的一场水军决战,已经是赵广能够找到的极少数有点挑战性的战役了。
  至于司马炎这个对手,要是赵广真的不顾一切发动大军平推过去的话,估计司马炎立马卷起铺盖就跑路。
  什么三千美人,留给赵广了。
  什么江山基业,命都快没有了,江山也就丢了,而只要命保住了,江山总有一天还会夺回来。
  隐忍是司马家的传统,司马炎自小就接受家族的教育,对此深有体会,只要他比赵广活得长,活得久,那失去的土地就还会夺回来。
  ——
  回转长安之后,赵广即召来张华、苏愉、黄崇等人商讨石油工业配套相关设施建设。
  首先,建造一条从长安至高奴的陆上直道是必须的工程,虽然洧水(延河)最终汇入黄河,走水路的话,也能绕过渭水到达长安。
  但从路程来看,就是绕了一个大圈,距离远不说,黄河的水路运输也不如长江来得稳当。
  夏天的洪峰、冬天的凌汛,都会制约船只的航行。
  走陆路的话,虽然独轮车的运载量比较小,但胜在稳定,只要人力充足,汉国不用担心运输方面的问题。
  其次,炼油厂的选址也是关键。
  按理来说,在洧水就近选址比较合适,成本也能降低,但是考虑到炼油需要石炭,而石炭出产量最多的地方正好是冯翊郡的频阳县一带。
  由长安至冯翊,再从冯翊至高奴,这一条直道一旦连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