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87节 (第1/2页)
那他养他养鸭子好了。 鸭子不让养的话他就去养鹌鹑。 军饷不足, 只能这样吃顿肉。 顾妙挺开心的, 看见他们爱吃她煮的饭就开心。 徐燕舟跟着士兵一起吃的,顾妙往灶灰里埋了一个大红薯。 等徐燕舟回来了,红薯也烘熟了。 烧的焦香的皮,把灰抹掉,里面的瓤金红, 一闻甜丝丝的。 顾妙:“你多吃一点,别人都没有。” 徐燕舟把红薯接过来,他喜欢这样,喜欢只有自己有。 顾妙又道:“烤鱼的时候还捞上来河虾了呢,明天咱们做着吃。” 虾不多,也就三筐,小的虾苗全放回河里了,剩下的也就够三十个人分。 油焖,白灼,再做虾丸汤,肯定比那次从集市上带回来的干虾好吃。 徐燕舟点点头,说好。 如今在宿州安营扎寨,徐燕舟晚上就在家里躺一会儿,然后早早回军营。 现在事情繁忙,不仅要决定何时行军,还要整顿攻下来的三座城。 晋州有煤窑,而宛城,盛产糖。 每年,当地官员都会往盛京送煤炭。 宛城城外,还有周围的小镇村子,家家户户都种甜菜。 越是往南,土地就越富饶,襄阳有铁矿,景州有瓷窑。 而蜀地,地广物博,是天府之国。 最南面临海,常有渔民出海捕鱼,生活富足。 当地官员六神无主,故而来请示徐燕舟。 徐燕舟吩咐下去,还和以往一样,下窑挖煤,按着时节播种收获。 这是百姓的立命之本。 顾妙倒是想买些地,跟着一块儿种种甜菜,这交给刘伟湛就行。 比起打仗,刘伟湛似乎更适合守城,他天生向往安稳,顾妙有时候会想,也难怪书里刘伟湛能守西北十五年。 连失两座城,兵败的消息传回盛京。 现在全国都知道起了战事,徐燕舟领兵攻打大楚,先夺了西北,然后又打下三座城。 一时之间,人心惶惶。 只要是从襄阳传回的,就没有好消息。 这在周宁琛的意料之中。 镇远侯年纪大了,能守住襄阳,却防不了别的,他根本不是徐燕舟的对手。 没了晋州宛城,襄阳早晚失守。 御书房里燃着龙涎香,让周宁琛心中有了片刻宁静。 镇远侯要援兵。 京郊营中还有八万兵马,南疆还有十万,驻军守着盛京,可保盛京无虞。 周宁琛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,如果不派兵,盛京就是下一个襄阳。 周宁琛饮了一口冷茶,头脑更加清醒,半响,他提笔写道:“弃城,退兵岭南,岭南守不住,那就提头来见。” 周宁琛把墨迹吹干,盖上朱印。 岭南地势高拔,北面有南岭山脉连绵不绝,易守难攻。 弃了襄阳,只失一座城,到是强守,大楚必然元气大伤。 此消彼长,徐燕舟迟早打进盛京。 先守岭南,等盛京的事处理完,他会御驾亲征。 周宁琛把信封好,又问:“丞相还没到襄阳吗?” 一路上耽搁太长时间,倘若丞相早点到,兴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。 探子道:“快到了,丞相年岁渐高,受不住奔波,一路上劳心伤神,去了几趟医馆。” 周宁琛这些天清瘦了不少,脸棱骨分明,凤眸狭长,眼中神色晦暗,唇薄唇色又浅淡,一副薄情之像。 他道:“丞相是真病还装病,护送的侍卫当真分不出来,就由着他在路上浪费时间。” “是不是要等徐燕舟打到盛京来,丞相的病才会好!” 探子有苦难言,那是丞相,不是别人,万一路上出什么事,护卫只能提头来见。 难不成真的把丞相捆到襄阳去。 探子:“皇上,丞相现在估计已经到襄阳了。” 周宁琛只盼着信送过去的时候襄阳还在。 周宁琛道:“你把密函送出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