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0节 (第2/3页)
曾文芳把黄校长给的证书打开,王晓文用把麦克风放到曾文芳的嘴边,示意她念出来。 ??“曾文芳同学,减免高中三年学杂费。落款:阳光一中。黄新军校长。” ??“哇!”广场上欢呼声再起,很多百姓跳得老高,嘴里不停地喊“好”,掌声更是久久不息。 ??第一百三十七章 表彰大会(3) ??曾文芳腹诽:这个王主任看起来憨厚老实,没想到还这么煽情。怪不得局里让他做表彰大会的主持人。 ??当然,她还是配合王晓文说了些煽情的话。让王主任一直保持笑眯眯的模样,这样看着顺眼。 ??“各位父老乡亲,我是青山中学89届毕业生曾文芳。今天,能站在这里领奖,我觉得很荣幸、很高兴。其实说起学习,我觉得这与种田是一样的道理。 ??我打个比方吧。有没有人在稻子还没长成,就把它收割回家的?” ??“没有,那不是傻子吗?” ??“大家说得没错,稻子还没长成,就把它收割回家,这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。可是,今天我却想说道说道。我们中有很多人在种庄稼方面是行家里手,在培养孩子方面,却犯了傻子才会犯的错误。” ??“啊?” ??“大家可能不知道,让孩子辍学打工,其实就相当于把没有成熟的稻子收割回家。这样收获回家的孩子,就如颗粒不饱满的稻谷,只能解决家里暂时的困难,却不能让我们的家庭真正富裕起来。” ??广场上一片沉默,大家都在思考曾文芳说的话,把孩子拿庄稼打比方,他们觉得新鲜,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。 ??“我寻思着这丫头说的话在理。有一年我家插秧迟,后来又担心会发生水灾,就提早把稻子收回来了。结果稻谷大半都是瘪的,里面根本没有米粒。” ??“本来还想让我家孩子早点出门挣钱,这样说来,还得再让她读几年书?” ??…… ??沉默过后,广场上响起了小小声的议论,曾文芳只是微笑看着大家,等着大家议论了一会,才又道: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。我们在春天播下了种子,还要为庄稼施肥、拔草,浇水。孩子也一样,需要我们抚养、教他知识,让他成长得更优秀。乡亲们,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啊?” ??“是!” ??大家的回应更加响亮。好像是扯着嗓子在喊。 ??“那我们就要说到做到,让孩子回归学校……” ??曾文芳提出几点希望,才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走下高台。 ??汪志坚看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曾文芳,又看看身旁的表弟,腹诽:俗话怎么说来着?好像叫“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”,表弟说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,文芳也是这样。 ??他大约忘记了,如今自己与表弟才是一家人,而曾文芳还是外人。 ??“这孩子真聪明,往年我们去做百姓工作,把读书的好处说了那么多,可是,百姓还是觉得打工好。” ??有几个国家干部模样的人站在前面,离陈文干他们只有几步之隔,其中一个五十左右的干部感慨道。 ??有个年轻人附和:“是啊,农村人对庄稼感情深,让他们去收没有成熟的庄稼,就等于要了他们的老命。这个比方打得好,估计今年初一要扩招了。” ??“话说,这次县里手笔真大!” ??另一个中年男子道:“我听上面说,第一名奖励两百元,第二三名奖励一百元,剩下的奖励五十元。一共七百元呢!这次确实是大手笔了。” ??“还不止呢,刚才你没看到吗?阳光一中减免文芳同学三年学杂费,算起来也要好几百元呢。” ??“这次,我们青山镇可算扬眉吐气了。对了,老刘,你家小玲也沾了文芳同学的光了。” ??那个笑得见牙不见眼的男子不是刘东升又是谁?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激与庆幸:“我家小玲小学成绩确实不太好,但文芳经常给她补课,成绩提高得很快。如果高中也能得文芳的帮助,考大学就不用愁啰。” ??那个五十左右的老干部道:“曾文芳那个女娃子确实了不得,想当初你说她想租咱们镇府那三间店铺时,我还不敢相信。没想到人家的眼光好,竟然做批发部。上次街镇几个生意人还在跟我唠叨,都说后悔呢。” ??那年轻人说:“可不是吗?我家大哥也是做小生意的,当时我就告诉他我们镇府有店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