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名将: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_第1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节 (第3/8页)

帝,为何如此刚愎自用呢?你既然很不喜欢采纳别人的好点子,你又招纳那么多的谋臣来干什么呢?纯粹用来摆谱装门面吗?但是,像袁绍这样,表面上装出很爱才,骨子里却只爱自己的二元化人物,就是到了现今也并不罕见。因此,对比曹操的成功和袁绍的失败,依然具有警世性的现实意义。这正是:

    ??明智今朝逢傲慢,曹操最后变赢家。

    ??关于曹操就讲到这里。下面要讲曹魏主帅型名将第二名司马懿。

    ??主帅型名将第二名——司马懿

    ??他在后世人们心中,一直是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。但是客观而论,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非凡角色。

    ??一 辽东之战

    ??本节登场的这位名将,他在后世人们心中,一直是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。但是客观而论,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非凡角色,可以评为曹魏主帅型名将第二名。他,就是著名的司马懿。本节的内容,主要讲他作为名将的军事才能,而不涉及他在政治上的种种表演。在司马懿二十多年的用兵生涯中,最为后世人们所熟悉的,当然是他在渭水河畔与诸葛亮的宿命对决,这在前面讲诸葛亮时已经涉及,此处不再重复。而他平生打得最为漂亮的一场大仗,却要数他挥兵长途跋涉,千里迢迢,一举攻灭了军事小强人公孙渊的辽东之战。那么辽东之战是怎样发生的?战事的进程如何?司马懿采用了哪些出色的用兵策略?最后这场战争又是以什么样的生动情景来结束的呢?

    ??司马懿,字仲达,东汉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省温县)人氏。他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名门大族,在曹操、曹丕两代,都是担任文职的官员。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,才转到军界指挥千军万马,逐渐成为军界的强人。

    ??景初二年(238)春正月,还是寒风凛冽的时节,一直在长安镇守的关中战区指挥官司马懿,突然接到了魏明帝曹叡的紧急征召,风尘仆仆向东赶往京城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。原来,魏明帝要向他下达一项重要任务:统领雄兵四万,前去平定辽东的割据者公孙渊。

    ??当时所谓的“辽东”,乃是幽州下面的一个大郡。其地域南面包括现今辽东半岛的全部,西面到达辽水,北面包含大梁水,东面抵达西朝鲜湾,面积相当之广大。郡治襄平县,即今辽宁省辽阳市,位于大梁水的南岸,城高池深,地形非常险要。

    ??早自董卓之乱起,辽东就被当地的豪强大族公孙氏,使用武力占据。由于其地远离中原,用兵很困难,所以在曹操、曹丕两代人期间,一直都没有出兵进攻辽东,对公孙氏只是采取安抚羁縻的软性政策。到了魏明帝曹叡继位,辽东的割据者乃是军事小强人公孙渊。

    ??这公孙渊字文懿,性格狡诈多变,尤其善于在三角关系当中,利用其他两方之间的矛盾,从中捞取自己的利益。

    ??他先是派遣使者渡海南下,向吴国皇帝孙权俯首称臣。大喜过望的孙权,立即封他为燕王,而且还派出一支万人船队,千里迢迢运去大量贵重货物,准备在辽东交换战马。到了辽东却不料公孙渊突然变脸,派兵抢了货物不说,还杀死吴国的使者,反过来又向曹魏报功请赏。

    ??魏明帝也派出特使,拜公孙渊为大司马,封乐浪公,兼辽东郡太守。魏国使团到达襄平,公孙渊先以甲兵包围使臣驻地,然后再举行封拜仪式。吓得魂不附体的魏国特使,回到洛阳就向皇帝报告了公孙渊的嚣张无礼。以天子自居的曹叡,心里不禁怒火中烧。于是,他命令幽州刺史毌丘俭(毌的读音同“贯”),统领兵马进逼到辽水,然后以皇帝名义下书,要公孙渊前往京城洛阳朝拜天子。

    ??那公孙渊岂肯俯首听命,自投罗网?立即举兵抵抗,同时又派遣使者,乘船到孙吴谢罪称臣,争取外援。公孙渊依仗地理上的有利形势,在辽水一战,击败曹魏军队,随即自立为燕王,改元“绍汉”,署置百官,正式建立政权。同时,又联合塞外鲜卑族的武力,共同进攻曹魏北部边境。在这种情况下,荡平辽东,安定北方,便成为魏明帝面前的第一要务。

    ??但是,辽东距离中原太远,首府襄平又地势险要,公孙渊兵精粮足,再加上刚刚打败了曹魏的名将毌丘俭,声势正盛。因此,派遣何人统兵去辽东,方可克敌制胜,是魏明帝曹叡反复思考的问题。想来想去,他觉得举朝之中,只有一个人才能够当此重任,那就是已经升为太尉,但是依然在长安镇守关中战区的军界元老司马懿。

    ??本来,司马懿在长安的日子过得相当愉快。在此之前,与诸葛亮对阵的几年中,他一直处于守势,星光比较暗淡,心情也不舒畅。但是,自从四年前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,蜀汉忙于安定内部,根本无暇外顾。西线平静无战事,战区的军事长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